国医大师李济仁:固本培元起沉疴

国医大师李济仁:固本培元起沉疴

阴阳寻平衡,治病必求本,倡导“固本培元”

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中载“阴阳者,天地之道也,万物之纲纪,变化之父母,生杀之本始,神明之府也,治病必求于本”。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又云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治,阴阳离决,精气乃绝”。阴平阳秘是指气血旺盛,精神与形体高度统一,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较强,与自然界万事万物也能保持平衡协调的关系,无任何不适状态。可见,《内经》认为人体生命活动处于变化中的动态平衡,“阴平阳秘”是人体得以健康的最佳状态。阴阳失衡将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,故治疗疾病需要“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,以平为期”(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)。李教授熟读经典,深悟《内经》。 认为“固本培元”即治病求本,就是调理阴阳之平衡状态,以平为期,阴平阳秘,发展与发挥了“培元”学说。李教授还认为,培补元气, 既要重视脾阳,又勿忽视胃阴;既要重视肾中阴精之不足,又需注意命门之火衰。调理阴阳,以平为期。“固本培元”当固护脾胃之阴阳之本,培补肾阴命门之元气。临床上,治疗痹证,对于阳气虚衰、寒湿阻滞之证,常用阳和汤、蠲痹汤加减,喜用肉桂、麻黄、干姜、熟地黄、防风、姜黄等温阳通络;对于气血不足、湿瘀阻络之证,常用养血散寒之剂,喜用当归、赤芍药、黄芪、鸡血藤等益气养血。治疗痿证,对于阴血不足、肝肾亏虚之证,常用滋阴养血、培补肝肾之剂,喜用当归、熟地黄、白芍药、枸杞子、菟丝子等滋阴养血;对于脾胃虚弱、肾阳亏损之证,常用四君子汤、温阳补肾方加减治疗,喜用党参、黄芪、白术、附子、肉桂等益脾胃、助肾阳之品。治疗肾病,对于气阴亏虚、湿热互结之证,常以益气滋阴、清热利湿之剂,药用石韦、女贞子、墨旱莲、牡丹皮、白茅根等滋阴清热;对于元气亏虚、浊瘀互结之证,常投益气通络化浊方,喜用党参、黄芪、菟丝子、土茯苓、水蛭等益气通络化浊。

临床应用

治疗痹证,“培元”化痰利湿以治痹

痹证,是由于风、寒、湿、热、痰、瘀等邪气痹阻经络,影响气血运行,导致肢体、关节、肌肉发生痠楚、疼痛、麻木等症状的一类疾病。李教授认为, 痹证初期,当注重痰、湿之病邪的侵害,或健脾化痰通络,或补肾利湿舒筋;痹证后期,常见筋脉失荣,骨节僵硬变形,或补肾壮骨通络,或健脾祛湿止痛。例1刘某,女,55岁。2013-05-16初诊。 主诉:四肢关节疼痛13年余,加重2年。患者1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上肢肘关节、腕关节、掌指关节、指间关节肿胀、疼痛,屈伸不利,后延及双膝关节、踝关节。患者至当地医院就诊,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。患者未予正确治疗及规律服药。近2年上述症状加重。 刻诊:双手腕关节、掌指关节、指间关节肿胀、疼痛,活动不利,肌肉痠楚、麻木不仁。伴有神疲乏力,食少纳呆,口渴,二便尚调,睡眠差。舌质淡,苔白腻,脉濡。 西医诊断:类风湿关节炎。 中医诊断:痹证。证属脾肾亏虚,痰湿阻络。 治宜培补元气,化痰利湿。药物组成:

黄芪35g,党参15g,当归15g怀牛膝15g,陈皮15g白花蛇舌草25g,鸡血藤20g大血藤20g,乌梢蛇12g,生地黄20g全蝎6g,制乳香12g,制没药12g蜂房9g,土茯苓30g

日1剂,水煎2次取汁300mL,分早、晚2次服,服14剂。嘱患者少食肥甘厚味之品,注意功能锻炼。 2013-06-06复诊患者诉肿胀、疼痛症状明显缓解,仍有关节屈伸不利。 初诊方加川蜈蚣1条。患者口服14剂后关节活动度增强,屈伸不利症状明显改善。后患者在上述方药基础上稍加减,疾病稳定。

按: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学痹证范畴,常因人体正气虚衰,风、寒、湿、热之邪侵袭人体,导致经络、关节闭阻不通,出现疼痛、肿胀、麻木、痠楚等一系列症状。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,形体肥胖,脾胃亏虚,中焦不健,气机不畅,日久内生痰湿,痰湿阻络,痹阻肌肉、关节,出现疼痛、肿胀等症,发为痹证。治宜培补中焦之气,化痰利湿。方中黄芪、党参益气健脾,培元固本;当归、牛膝、生地黄补肾活血;白花蛇舌草、蜂房、土茯苓舒筋活络,通利关节;鸡血藤、大血藤、制乳香、制没药活血化瘀,行气止痛;全蝎、乌梢蛇、蜈蚣搜风除湿,擅克顽痹。诸药合用,元气充,痰湿除,痹痛消,病情自然缓解。

治疗痿证,“培元”舒筋活络以治痿

痿证是指感受湿热、温毒之邪,脏腑功能受损,出现肢体筋脉弛缓,软弱无力,不能随意运动,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症。 李教授认为,痿病以虚弱亏损为本,或兼标实。虚损有气血亏虚、肺阴亏耗、真精乏匮、肾阳虚衰、中土不足、脉气虚损之不同;标实又有湿热侵淫、情志化火、瘀血内停、气机郁滞、积痰内伏之各异。故需谨守病机,“固本培元”,治病求本。例2许某,男,45岁。 2013-11-14初诊。主诉:进行性四肢乏力1年余。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力量减弱,再延及右下肢、左上肢、左下肢,四肢肌肉出现萎缩,肌力3级。2012-09曾在上海某医院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。 刻诊:四肢乏力,肌肉萎缩,神疲体倦,少气懒言,面色无华,胸闷,心悸,饮水呛咳,语言不清,纳眠尚可。舌淡,苔薄白,脉细弱。 西医诊断:运动神经元病。 中医诊断:痿证。证属脾胃气虚。 治宜健脾补中,舒筋振痿。药物组成:

黄芪50g,当归15g,陈皮9g川芎12g,赤芍药15g,白芍药15g穿山龙15g,鸡血藤15g,大血藤15g全蝎6g,狗脊30g,伸筋草10g威灵仙25g,蜈蚣1条三七8g,桂枝9g

日1剂,水煎2次取汁300mL,分早、晚2次服,服14剂。 2013-11-28复诊患者诉四肢乏力有所改善。效不更方,继续服14剂。患者四肢乏力症状明显改善。后患者在上述方药基础上加减运用,病情在恢复中。

按:运动神经元病为难治性疾病之一,病程呈持续发展,常因呼吸肌麻痹并发呼吸道感染而死亡。本病属中医学痿证范畴。《素问·痿论》中有“治痿独取阳明”的记载。本病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,因脾胃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,脾又主肌肉。故脾气虚弱,生化乏源,气血不足,筋脉失养,日久发为痿证。治疗应补气健脾,舒筋活络。方中重用黄芪大补中气;陈皮、桂枝理气,通络,健脾;当归、白芍药益阴养血;川芎、鸡血藤、大血藤、三七、赤芍药活血化瘀;狗脊、伸筋草、威灵仙舒筋活络;全蝎、蜈蚣搜风振痿。诸药合用,共奏健脾补中、舒筋振痿之效。

治疗肾病,“培元”祛瘀化浊以治肾

肾病是指或感受外邪、或饮食不节、或情志失调、或禀赋不足等引起,出现水肿、淋证、癃闭等肾系疾病。肾者,主蛰,封藏之本,具有藏精、主水功用。 李教授认为,若肾中精气蒸腾气化失司,水液运行失常,则出现水肿、癃闭等病;若肾与膀胱气化不利,水道不畅,则出现淋沥涩痛之证。故临证需固护肾元为本,注重湿、瘀、毒之标。例3童某,女,61岁。 2013-12-19初诊。主诉:发现血肌酐(Cr)升高1年余。患者1年前因双下肢水肿就诊于我院,查Cr290%u3BCmol/L,尿素氮(BUN)12.2mmol/L,尿酸582%u3BCmol/L,诊断为慢性肾衰竭。患者1年来服用中成药(具体药物不详)及对症治疗,上述病情时轻时重。 刻诊:神疲乏力,面色黧黑,食少便溏,四肢倦怠,双下肢水肿。舌质淡,苔白腻,脉沉弱。 西医诊断:慢性肾衰竭。 中医诊断:虚劳。证属脾肾亏虚。 治宜温补脾肾,祛瘀化浊。药物组成:

黄芪60g,党参25g,土茯苓40g生牡蛎(先煎)60g,萆薢15g车前草15g,车前子15g,白茅根25g炒白术15g,生大黄(后下)15g川牛膝15g,制水蛭6g

日1剂,水煎2次取汁300mL,分早、晚2次服,服14剂。 2014-01-16复诊患者双下肢水肿消除,仍感疲倦乏力。查Cr216%u3BCmol/L,BUN10.4mmol/L,尿酸558%u3BCmol/L。 初诊方黄芪加至90g,土茯苓加至50g。患者先后服药3月余,Cr、BUN指标平稳下降,上述症状悉除。

按:慢性肾衰竭属中医学水肿、虚劳、关格范畴,本病常责之于脾肾二脏,多属本虚标实,以脾肾气血为本,痰湿、浊毒、瘀血为标。李老治疗本病常培补脾肾元气,祛除湿、瘀、浊之标邪。本例患者为老年女性,年老体衰,脾肾亏虚,痰湿、瘀血、浊毒之邪侵及人体,发为虚劳。方中黄芪、党参、炒白术培补脾肾元气;萆薢、白术祛痰利湿;车前子、车前草利水消肿;土茯苓、生大黄、生牡蛎化浊解毒;牛膝、制水蛭活血祛瘀。诸药合用,元气复,浊瘀除,水肿消,病情改善。

国医大师李济仁老先生于2021年3月11日零点十分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安详逝世,享年91岁。缅怀!

收藏

举报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rng现役战队成员名单
日博365bet手机版

rng现役战队成员名单

2025-07-04 👁️ 5523
足球逆袭传奇史诗:回顾世界杯赛场的惊人逆转时刻
彻底放弃没落的MFC,对新人的忠告! by FreeWick
h365邮箱官网

彻底放弃没落的MFC,对新人的忠告! by FreeWick

2025-08-06 👁️ 2662
常见的密码加密方式有哪些?2分钟带你快速了解!
365bet中国大陆网址

常见的密码加密方式有哪些?2分钟带你快速了解!

2025-07-22 👁️ 103
宿命回响英雄强度排行
365bet中国大陆网址

宿命回响英雄强度排行

2025-08-16 👁️ 4256
謏闻的意思
h365邮箱官网

謏闻的意思

2025-07-08 👁️ 428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