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意起看财经,(https://xueqiu.com/1656357564/327763479)
一、从“万亿神话”到“市值腰斩”:快手的过山车之旅
2021年,$快手-W(01024)$ 以“短视频第一股”的光环登陆港股,上市首日股价暴涨,市值一度冲破1.8万亿港元,风光堪比茅台和四大行。
然而短短三年,其市值缩水超80%,仅剩2800亿港元左右。
万亿财富灰飞烟灭的背后,究竟是业绩暴雷,还是另有隐情?
二、财报亮眼却遭市场冷眼:增长乏力成致命伤
表面看,快手2024年三季报数据并不差: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1.4%,经调整净利润增长24.4%;前三季度利润更是猛增120.3%。
但资本市场却用脚投票,财报发布后两日,股价暴跌超16%。
问题出在哪?
1.增速持续放缓。从2023年Q3到2024年Q3,营收增速从20.8%一路下滑至11.4%,净利润增速也从73.7%骤降至24.4%。
2.“烧钱换增长”模式难持续。同期营销费用增速高达15.9%,远超收入增速。
市场质疑:若停止砸钱,增长是否还能维持?
三、从“双雄争霸”到“老三危机”:短视频赛道格局生变
曾与抖音齐名的快手,如今已跌落至行业第三。
1.用户规模差距拉大。2024年快手日活4.08亿,而抖音国内日活超8亿,TikTok全球日活更达11.5亿。
2.微信视频号后来居上。凭借微信生态的12亿月活“输血”,视频号日活已突破4.5亿,反超快手。
行业马太效应加剧:流量见顶时代,用户更倾向头部平台。
作为“老三”,快手的市场份额正被抖音、视频号不断蚕食。
四、低俗标签难撕:监管重锤下的生存困局
快手始终未能摆脱“土味”“低俗”的刻板印象,这不仅是品牌之痛,更成为监管“靶心”。
1.整改承诺成空谈。
2024年11月,因“危害未成年人”被行政处罚;12月,官媒曝光其青少年模式推荐低俗内容,算法机制仍以博眼球为导向。
2.历史顽疾难根治。
早期为争夺流量,平台鼓励猎奇内容,形成了特定的创作者生态。若强行“刮骨疗毒”,恐导致用户流失;若不改,则面临监管风险。两难之下,快手进退维谷。
五、翻身希望渺茫?三大硬伤成拦路虎
竞争格局固化:抖音占据内容高地,视频号背靠社交巨头,快手缺乏差异化优势。
商业化能力薄弱:直播打赏收入占比过高,广告变现效率不及抖音,电商业务亦难突破。
资本信心崩塌:当前市盈率仅17倍,远低于腾讯(25倍)、美团(29倍),反映市场对其增长潜力极度悲观。
六、未来出路:绝地求生还是黯然退场?
面对困局,快手能否破局?
战略调整:或需收缩战线,聚焦下沉市场优势,避开与抖音、视频号的正面交锋。
技术突围:优化算法推荐,提升内容质量,重塑品牌形象。
监管博弈:建立长效审核机制,平衡内容生态与合规要求。
然而,互联网行业“一步慢,步步慢”的定律残酷无情。
快手若不能短期内实现突破,恐将彻底沦为“时代的眼泪”。
结语:快手的困境,也是中小平台的缩影
在巨头垄断的短视频赛道,快手的跌落警示后来者:仅靠流量野蛮增长的时代已终结,内容质量、生态护城河与合规能力,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。
你看好快手逆风翻盘吗?欢迎留言讨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