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角在幼年时期遭遇可能造成了他对于暴力行为的「先天失调」
讨暴力行为的时候,我们会比较关注前额叶被抑制与杏仁核过度活化的部分。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费尼斯·盖吉(Phineas Gage)这位先生,他原本是个好好先生,因为一场意外造成铁棍穿过前额叶,从此性格大变、暴力无比。没错,前额叶是有助于我们做出道德判断的重要脑区,如果一个人前额叶受损,确实做出暴力行为的可能性就提高了,再加上杏仁核这个让我们警戒外界危机的脑区,在童年受虐的人身上过度活化,也让他们变得更容易对外在感到威胁、产生敌意。
在《上帝的黑名单》一书当中,作者引用1984年美国联邦调查局针对36名连续杀人案公布的调查报告,里面指出了这些连续杀人犯,有几个共同特征,其中包含家庭破碎、家族遗传精神疾病、几乎都遭受虐待、有高智商却无法专注,以致于长大后很难学得一技之长,难以找到工作。正因为他们的童年,无法提供他们良好的成长环境,甚至还成了他们的人间炼狱,因而导致这些人的大脑受损。
但是大脑受损并不代表着会犯罪,是什么让亚瑟走上暴力犯罪这条路的呢?要回答这个问题,可能可以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来做探讨。
缺少的保护因子与渐增的危险因子
变态心理学在探讨人格违常时,主要会采取「保护因子」与「危险因子」两个角度。当周围的保护因子越多、危险因子越少的时候,无论先天条件如何,就不容易发生后天失调造成人格违常,这是变态心理学的观点。
针对这个部分,可以简化为以下的图:
什么是保护因子?保护因子就是「保护一个人免于后天失调的因子」。在《深井效应》一书中,作者就提到,睡眠、心理健康、健康的人际关系、运动、营养、冥想等六大项目,是让一个经历童年逆境经验的人,能够免于后天失调的重要因素。然而,从电影中可以看到,亚瑟的保护因子──定期的晤谈──被政府给裁撤掉了,他也不再吃药,再加上他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,这些都是他缺少或后来丧失的保护因子。
而危险因子指的是「让一个人陷入后天失调的因子」。亚瑟无故被小屁孩抢走广告看板并被痛殴、被老板责骂、被同事硬塞了一把枪、因为枪枝被发现而被革职,这些环境中的强大挫折都是造成亚瑟犯罪的危险因子。再加上接下来一连串的事件引爆才造成他走上暴力犯罪的道路。并不是所有遭受童年逆境经验的人,都会成为杀人犯,亚瑟或许就刚好那么衰的,先天不良、后天失调。
除了先天失调,还包括了许多危险因子才让主角走上了危险犯罪的道路
然而,我还是必须要说,先天失调加上后天不良,并不代表一个人就一定会犯罪,心理学探讨的是机率与可能性。与其读完这篇文章后,将身旁受挫的人们贴上危险人物的标签(这就是一个危险因子),倒不如成为他们的保护因子,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医疗、心理咨商等资源,以及同理与关心他们。
个人行为如何引发集体暴动
在文章后半段,我则要谈谈,电影中亚瑟杀害三名上流人士,为何会引发接连群起暴动。
亚瑟在杀害三名欺侮他的人的时候,并不是事先策划好的,他也没有想到会带来社会这么大的动荡。之所以会如此,是由于整个故事的背景集合,包含了「他杀的刚好是上流人士」、「这座城市贫富差距很大」、「媒体渲染式的报导」。这样的背景在电影中使得一些过得不好的人,自我投射、站在「小丑」这边,戴上小丑面具上街游行抗议。
我们的大脑中,有一种叫做镜像神经元的神经,这种神经元很特别,例如我们看见别人的身上有虫在爬,也会觉得自己的身体痒,就是这种神经造成的。这种天生「认同」的本能会受到一些讯息而激发,就像《小丑》电影中一样,让这些平时过得不好的人,站到了小丑这一边,对抗那些满口「我是来帮助他们的」的政治人物。
过去研究发现,当受试者观看与自己相同族群的人做一件事情,比起观看与自己不同族群的人做一件事情,镜像神经元的反应是比较强烈的。也就是说,我们天生就有对认同的族群产生模仿行为的脑神经。
而这些贫穷的群众充满不满的情绪,看见有人对富人展开杀戮,便比较有可能站在小丑这边。在电影中就出现了上街示威游行抗议,甚至随意破坏市政、杀戮有钱人士等行为,让整部剧的张力来到最高点。
不过,这些人之所以敢做出这些行为,除了镜像神经元带来的认同感,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可以讨论:「挫折侵略假说(Frustration–Aggression Hypothesis)」与「去个人化( Deindividualization)」。
小丑在故事中成为群众暴力的引爆点。
「挫折侵略」简单来说就是「迁怒」:当人们对政府、对有钱人的不满无处发泄时,若遭受这些人的侵略,便成为他们犯罪的最好理由,例如警察要求火车上的每个人拿下面具,就造就了他们殴打警察的结果。
而去个人化则是指:当每个人隶属于一个群体里的时候,他们代表的是这个群体,个体感也就消失了,也因此,他们的所作所为,并不需要由个人来负起责任,而是群体共同承担(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),个人自认需要承担的责任也就降低了。当每个人都戴着小丑的面具,每个人都是小丑,人们便越有可能做出在地铁中痛殴警察、在街上到处破坏等等的行为。
许多历史上重大的事件,都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发生的,如纳粹的迅速崛起,便是一个最佳的例子。如果对这部分有兴趣的朋友,我另外推荐《恶魔教室》这部探讨群体效应的电影,很值得一看。
最后,我还是想说,《小丑》这部电影,虽然点出了人性中最黑暗的一面,但同时也告诉着我们,如果在任何一个阶段,有人伸出援手帮助了亚瑟,都有可能阻止整出惨剧的发生。
from pansci
本文系“心理客”公众号转载、编辑的文章,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,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,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,不对文章观点负责,仅作分享之用,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。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,请及时与我们联系,我们会及时进行审核处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