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自家猫狗一直家养,没接触过外界,还需要打狂犬疫苗吗?
“我家狗从来不出门,猫也只在阳台活动,应该不会感染狂犬病吧,不用打疫苗了?” 答案是:必须打,而且要按时打。
首先,“家养” 不代表绝对安全。比如你出门时,鞋底可能不小心沾染到外界的唾液(比如其他动物留下的),回家后被猫狗舔到;或者开窗时,有携带病毒的蝙蝠、流浪动物偶尔闯入,这些都可能成为潜在风险。其次,我国法律明确规定,犬只必须接种狂犬病疫苗,这不仅是对自家宠物负责,更是对家人和他人的健康负责 —— 一旦猫狗意外伤人,接种过疫苗能大大降低对方感染狂犬病的风险。
建议从幼龄开始,就给猫狗接种狂犬疫苗:幼犬、幼猫在 3 月龄左右接种第一针,之后每年加强一针(具体时间可根据疫苗说明书调整)。定期接种,才能给毛孩子和家人筑起一道安全屏障。
三、被自家猫狗抓伤 / 咬伤后,要不要去打狂犬疫苗?
哪怕是自家养的猫狗,不小心被抓伤、咬伤(尤其是皮肤有破损、出血的情况),很多人都会纠结:“要不要去打针?会不会小题大做?” 其实判断标准很明确,记住 “分情况处理”:
如果猫狗按时接种过狂犬疫苗,且在保护期内:先立即用肥皂水(或流动清水)和碘伏交替清洗消毒伤口,然后观察猫狗的状态。按照 “十日观察法”—— 如果猫狗在接下来的 10 天里保持健康,没有出现异常(比如狂躁、畏光、流口水、攻击人等),说明它在抓伤 / 咬伤你时,并没有携带具有传染性的狂犬病病毒,你可以终止疫苗接种(但如果已经开始接种,建议完成全程,更稳妥)。
如果猫狗没接种过疫苗,或疫苗过期,或你无法观察猫狗:无论伤口大小,哪怕只是轻微划痕、渗血,都要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至少 15 分钟,然后用碘伏消毒,接着尽快去医院接种狂犬病疫苗。如果伤口较深、出血较多,还需要在伤口周围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,进一步阻断病毒扩散。
记住:狂犬病是致死性疾病,一旦发病,病死率几乎是 100%,所以被抓伤咬伤后,“先处理伤口、再判断情况” 是第一原则,不要抱有侥幸心理。
四、猫狗接种狂犬疫苗后,会不会有副作用?该怎么观察?
担心疫苗有副作用,是很多主人犹豫要不要带宠物打针的原因。其实现在的正规狂犬病疫苗安全性很高,大多数猫狗接种后不会出现明显副作用,少数可能会有轻微反应,通常 1-2 天内会自行缓解:
局部反应:接种部位可能会轻微红肿、发痒,猫狗偶尔会用爪子挠一下,这是正常的免疫反应,不用过度干预,避免让它抓挠伤口即可。
全身反应:少数猫狗可能会出现精神稍差、食欲下降,或者轻微嗜睡,这也是暂时的,给它提供安静的环境,多喝温水,很快就能恢复活力。
需要警惕的 “严重副作用” 很少见,比如接种后出现全身皮疹、呼吸困难、呕吐腹泻不止等,这时要立即带它去宠物医院就诊。建议接种疫苗后,在宠物医院观察 30 分钟再离开,确保没有急性过敏反应,回家后继续留意 1-2 天,有异常及时联系医生。
五、发现流浪猫狗,或看到疑似感染狂犬病的动物,该怎么办?
出门时遇到流浪猫狗,尤其是看起来精神异常的(比如走路不稳、流口水、主动攻击人或其他动物),很多人会不知所措。这时要记住 “三不原则”:
不接触:不要试图喂食、抚摸流浪猫狗,哪怕它看起来很可怜 —— 你无法判断它是否携带病毒,近距离接触可能有被抓伤、咬伤的风险。
不驱赶:如果遇到疑似感染狂犬病的动物(比如狂躁不安、畏光、叫声异常),不要大声驱赶或用石头砸它,这样可能会激怒它,导致攻击行为;应慢慢后退,远离它的活动范围。
及时报告:如果发现疑似狂犬病的动物,或者流浪猫狗聚集在小区、学校附近,可联系当地的动物检疫部门、疾控中心或流浪动物救助机构,让专业人员来处理,避免风险扩散。
如果不小心被流浪动物抓伤、咬伤,处理方式和被自家猫狗伤害一样:先清洗消毒伤口,再尽快去医院接种狂犬疫苗,不要拖延。
养宠物的意义,是彼此陪伴、互相温暖,但 “安全” 永远是这份温暖的前提。狂犬病虽然可怕,但只要我们做好 “按时给宠物打疫苗、被抓伤咬伤后及时处理” 这两件事,就能把风险降到最低。
毕竟,我们想要的不仅是和毛孩子朝夕相处的快乐,更是看着它们健康长大,陪我们走过一年又一年的安心。守护它们的健康,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幸福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